復合夾芯墻板脫模起吊及生產工藝,影響復合墻板脫模起吊的原因
發布日期:2017-09-26 09:27 作者:zzmana
復合夾芯墻板也被稱為三明治板,用于做裝配式建筑結構的外圍護墻,主要由內葉墻、外葉墻和保溫層組成。此種墻板又為分為組合墻板和非組合墻板兩類,目前比較提倡使用的是非組合墻板,本篇文章小編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這種非組合復合夾芯墻板的脫模起吊工藝和生產工藝,以及影響復合墻板脫模起吊的各種因素。
復合夾芯墻板脫模起吊工藝
一、首先是側模的拆除
達到脫模條件后應及時拆模起吊,不得隔天進行,防止表面色差的出現。拆模時應嚴格按照順序拆除模具,從上到下拆除,即先拆內葉墻模具,再拆外葉墻模具。
拆卸過程中要保證模具側板平行向外移出,由于模板和混凝土構件之間的吸附力,拆除內頁墻模具的過程會相對困難,在拆除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野蠻操作的出現,以免模具損壞或變形。拆模過程中不允許磕碰構件,要保證構件的完整性;模具側板拆卸下來后輕拿輕放,并整齊地放到模具旁邊,拆卸下來的所有工裝、螺栓、各種零件等必須放到指定位置,其中拆卸下來的螺栓清理干凈后放到柴油內浸泡、備用;不得使用振動方式拆模。
模具的拆除順序是先拆內葉墻模具,再拆除外葉墻模具,最后對窗模進行拆除,拆除模具時,用專用扳手擰去螺栓后直接拆除模板即可。
二、再次是底模的拆除
側模拆除結束之后,要采用吊車起吊的方式將復合夾芯墻板與底模分離同時將復合墻板運送至預制構件廠的存放場地。目前國內兩種不同的生產線采用不同的脫模起吊方式。一是,在自動流水線生產車間采用的是翻轉脫模的方式;二是,在傳統的固定模位生產車間采用的則是傳統的四點起吊的脫模方式。
復合夾芯墻板生產工藝
目前,復合墻板的生產一般采用立模和平模這兩種生產工藝,立模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小,澆灌速度快,具有比其它生產方法有更高的生產效能。因此,了為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墻板的質量,目前各國均盡可能地研究和發展高度自動化的成組立模墻板機生產線,其模具的組裝也已從絲桿人工緊固、鏈條壓緊發展用氣動裝置和液壓裝置來啟閉成組立模。并相應地安設清模、涂脫模劑機械設備及自動養護等設施,保證了墻板質量,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在世界許多國家仍采用這種工藝方法。
瑪納作為成組立模生產法的發明地,對于復合夾芯墻板的生產工藝已經掌握的非常純熟,客戶可以自由定制設備,參觀考察設備運行現場,并提供免費的規劃建廠方案和設備布局方案。
影響復合墻板脫模起吊的原因
一、脫模劑
不同的脫模劑適用于不同材質的模板,而不同的脫模劑與模板組合產生的脫模吸附系數各不相同,在選擇脫模劑的時候要注意,脫模吸附力不宜大于300pa,因為脫模必須依靠外力來克服混凝土構件對模具的吸附力,吸附力越大反而不利于脫模,會導致混凝土表面不光滑不平整、缺棱掉角。脫模劑必須采用水性脫模劑,涂刷的時候用干凈抹布蘸取脫模劑,擰至不自然下滴為宜,均勻涂抹在模具內腔及內葉墻頂部預埋鋼柱上,保證無漏涂;涂刷脫模劑后的模具表面不準有明顯痕跡,抹布要及時清洗,并且注意抹布及脫模劑干凈無污染。
二、復合墻板底模的剛度
在復合墻板的脫模起吊過程中,由于側模己經拆除,墻板起吊的唯一阻力來自于墻板與底模的粘結力,影響該粘結力的因素很多,粘結力的大小不確定性很大,所以在實際脫模過程中會經常出現脫模困難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平面外的荷載,這對底模的剛度提出了要求。
三、模具的表面整潔度
模板的整潔度將決定模板能否與復合墻板充分接觸,這就決定了在脫模的過程時,側模及底模能否受力均勻,如果在脫模過程中不能保證模具的受力均勻,很有可能會對模具造成破壞甚至影響復合墻板的質量。所以在組裝模具之前要對模具進行充分的清理以及仔細的檢查。
四、模具的組裝時的精度
在復合墻板脫模起吊過程中,如果模具組裝的精度偏差過大,將極大的增加脫模時的難度,降低脫模起吊的工作效率,所以模具的組裝要嚴格控制偏差的幅度。在模具組裝之后,要對模具進行檢查,模具間所有螺絲校緊,模具拼接部位不得有間
隙,確保模具所有尺寸偏差控制在誤差范圍以內。
五、內外葉墻連接件
對連接件的設計不僅僅要考慮到正常使用過程中的受力形式,還要考慮在脫模起吊、現場安裝時的受力形式,規范中對連接件有如下的力學性能要求:拉伸700 Mpa,拉伸彈性模量42 GPa,抗剪強度30 MPa。
六、因素
1、在側模并未完全拆除就對復合墻板進行強制起吊;2、在復合墻板與底模脫離時吊車加力過快;3、沒有根據復合墻板的吊點及時調整索具。
復合夾芯墻板脫模起吊及生產工藝,還有影響復合墻板脫模起吊的原因就是以上這些了,想要生產復合夾芯墻板必須有質量過硬的設備做支撐,瑪納復合夾芯墻板機具有優質的性能,整體式設備設計,機械化程度較好,稱為“墻板機專家”,歡迎廣大客戶朋友參觀交流。